首页

黑冰女王的玉足奴

时间:2025-05-29 16:19:48 作者:两岸人士:岛内政治操弄无法撼动中华文化根基 浏览量:94961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朱贺 李雪峰)“文化岂是说‘去’就‘去’的?端午节临近,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大陆有‘甜咸党’之争,台湾有南北粽之分,虽有差别但大同而小异,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

  28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大陆文化学者蒙曼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连结,而参加本次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蒙曼说,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如今外部挑战纷起,两岸更应携手应对。历史经验表明,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它是两岸独特的基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非有些人说消除就能消除的”。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杨渡认为,文化从来不是两岸间的阻碍,短期内,一些政客似乎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采取阻挠手段,但长远来看,文化力量很难为政治左右。

  他举例道,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宝岛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遇文化断层,但无数民众在光复之日表示“重拾尊严”,感慨“终于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又如两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交流前隔绝数十年,但往来之门一旦打开,民众就自发返乡寻根、祭拜祖先;再如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推广的所谓“本土文化”,其实都是根植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核心仍属中华文化。

  杨渡说,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如此丰厚的生命力,难以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撼动。

  “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和养分,是两岸交流最有力的桥梁和工具。”峰会期间举行的文学论坛上,台湾诗人陈义芝如是发言。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表示,透过写作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跨越两岸、恒久绵长。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祝勇近年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展开创作,越发感到两岸故宫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他认为,两岸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有力见证,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经历,宣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从台湾端午粽子的南北之争,到台北街头汉服青年的衣袂飘飘……在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看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更在于其现代化传承。他说,传统文化在台湾始终存在,目前只是囿于某些因素未得到大力推广。

  作为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方文山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他欣慰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汉服没有门槛,年轻群体穿起来不会感到突兀,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他认为,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入圈”,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的文化旅程中,进一步把握文化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32届华交会闭幕 实现意向订单金额达22.1亿美元

此外,加大补贴支持范围,涵盖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并降低申报门槛。对置换后新购的新能源车不仅包含纯电动汽车,还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旧车处置方式更加灵活,京内、京外转让,均可享受置换补贴。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271件、建议8314件 均已审议办理完毕

中缅联合考古也为双方搭建了交流平台。“我们在工作中不仅对考古方法、考古理念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加深了对彼此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的互通了解,与缅甸考古工作人员、当地民众的友好相处,也让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席琳说道。

香港青年高铁站演奏交响乐 狮子山下海阔天空

在当地政府鼓励下,李明智与村民合作创办了经纶桑蚕专业合作社,陆续种植近700亩优质桑园,建成1000平方米桑蚕养殖基地,每批次能养70万余条桑蚕,生产蚕茧2000斤左右。

东方雨虹休斯敦生产研发物流基地奠基仪式暨国际化新征程启动仪式举行

牡蛎、瘦肉、香干粒、笋丁……2月23日,在“象山大厨”许根明的手中,各式“颗粒”依次倒入锅内烧煮,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石浦地道美食——糊粒羹便出炉了。

沃恩·格辛当选新任英国威尔士首席大臣

2024华语辩论世界杯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指导,华语辩论世界杯组委会和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辩论专委会共同主办。此次活动主题是“辞锋破晓”,寓意希望借助辩辞的力量,看到青春的曙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高校大学生汇聚北京,用辩论等形式交流对话。此次活动自7月8日开幕后,6天时间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总院校)、早稻田大学等参赛队伍的171名选手历经了39场高强度比赛。最终,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挺进决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